親子關係覺察:孩子為何會說謊、偷竊、注意力不集中?

《父母覺察:孩子為何慣性說謊/偷竊/強迫症/過動症(注意力難集中)》
為人父母必看

很常見到為人父母的學員,一開始是帶著孩子的問題來上課的,他們希望透過課程知道【回去如何幫助孩子、療癒孩子、解決眼中的問題孩童】。

⭐️所有的孩子的問題,都只是反映出父母內在尚待認領、陪伴、深度療癒的受傷孩子

⭐️我在這篇文章中列出以下最常被問及的 “孩童問題”

⭐️分享1️⃣:【 孩子的過動症/注意力難集中】
不少父母對孩子都苦於這個問題,甚至會帶孩子去做檢測/評量/藥物治療,但通常孩子會有注意力的問題,根源都是【父母本身就是注意力無法集中的人】。

現代無論大人小孩普遍都有注意力集中的問題,而這跟外在因素「一點關係都沒有」,我們都是為了「逃避內在感受」,才需要以「外在刺激」去「分化/麻痺」自己的「內在專注」。

例如大人會毫無意義卻停不下來的:在無聊寂寞時漫無目的的滑手機/電子3C。在自卑無價值感升起時,焦慮躁動的一直找事忙/不停往外跑找活動⋯⋯。

✅那你在遇到現實生活的問題(如婚姻或金錢)時,會有足夠的注意力當機立斷的去面對與解決嗎?

✅那你在面對工作上或必要的人生責任時,會能全然投入專注嗎?

✅你在面對孩子的情感需求時,能夠適時的發現、回應、並滿足嗎?

答案通常是【否】的。
所以【以上大人的狀態】和【孩子的注意力問題】~兩者之間有何不同呢?
答案是【一樣】的。

差別在:
大人比較有權柄,能夠藉由搞定孩子的表面、去掩埋【真正的問題】。

⭐️何謂【真正的問題】?
我們所有注意力的問題,都是藉由外在的干擾與刺激,去避開感受內在早就存在的「情緒感受」。那些「情緒感受」的表面可以是:焦慮不安/憤怒生氣/寂寞空虛/無聊枯燥/害怕恐懼⋯⋯。但它們的底層都只有一個:就是【童年對愛的缺口】。

每人最原始渴望的愛是【父母的愛】,沒有一個父母不愛孩子,但沒有一個父母能夠給出孩子零傷痛的照顧及陪伴。

務必重溫:
每人大人心中都有一個受傷的小孩

這份【愛的缺口】在沒被我們覺察療癒時,我們會用「各種方式」去逃避感受這份對愛的傷痛。

當我們是這麼在對待自己內心的受傷感受時,就等同一直在拋棄仍在哭泣求救的內在孩子。我們都只能對別人做出我們對自己所做的事,一如我們的父母當年也只能那麼對我們一樣。

於是當孩子對父母有著「情感需求/愛的渴望」時,父母就只能以「麻痺/逃避/轉移注意力」的方式在對待孩子。因為這是我們當初也還是一個孩子時、對父母發出「情感需求/愛的渴望」、卻也同時得到的「回應」。

當時年幼的我們在創傷中求生的方式就是忽略、壓抑、逃避,這個求生模式(童年創傷)被我們一路帶到成年後的人際關係、工作事業、婚姻家庭、親子關係中。

在為人父母後繼續複製循環,孩子也就自然的被種下相同的【愛的缺口】,而這個來自生命根源(父母)的愛的缺口。對任何孩子來說都是難以承擔的傷痛感受,導致孩子必須用和父母一模一樣的方式,將注意力不斷由內向外的分散著,好讓自己【在傷痛感中活下來】。

這時就會發生大人眼中的:
【孩子有過動症/孩子注意力不集中】的 “問題” 了

㊙️這是為何很多父母 “得知孩子的問題” 都是「來自於學校」?

1️⃣其一是:
父母本身就有專注力的問題,即便同住一個屋簷下也無法與孩子產生連結,只能透過第三方回報孩子的狀況,但父母往往聽聞到的是「果」、非孩子的「因」,就算帶孩子去治療也只是將問題轉移到別處而已。

2️⃣其二是:
父母長期無法連結自己內在小孩的真實感受,只能將注意力投射在外在的求生條件中(工作上/成就上/形象上):自然只能以孩子【在學校的表現是否優良/考試成績是否優秀】來評定【孩子有注意力集中的問題】,卻沒能發現【孩子長期在家中的失落/面對父母就產生焦慮難安的情緒】才是所謂【注意力不能集中】的真正所在!

㊙️孩子若有注意力問題,根源都是大人先有專注力的問題
建議延伸閱讀:澳洲花晶:「專注力」

⭐️分享2️⃣:【 孩子為何慣性說謊?】
這和1️⃣一樣是為人父母的學員很常問及的 ‘’孩子問題‘’

很多父母會想矯正、修正、端正孩子的言行,努力培養孩子成為「好的人、善良的人」,希望孩子能夠因此符合社會期待/道德標準,這背後其實藏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內在渴望:《父母是在透過孩子建立自己內在小孩的被愛資格》。

但如前所述:當父母長期無法連結自己內在小孩的真實感受,就只能將注意力投射在外在的求生條件中(工作上/成就上/形象上)。

而看起來是好的人、善良的人、符合社會標準的人,更容易被接受、被投以「值得往來=會被接受」的【標籤】,那些【標籤】對所有內在缺愛的大人而言都是【被愛的資格】。

當我們「不敢、不懂、不願」連結內在缺愛的自己,就只能透過不斷爭取外在標籤去掩埋那些自己,內在缺愛的自己只會愈來愈飢渴,我們需要爭取的外在標籤也就只能愈來愈多。最終徹底忘卻「生命與愛的本質」,並在「所有關係」中【流離失所】。

建議重溫:
《無止境的追尋:愛與被愛的資格》

《 只追求更好的自己,易失去愛自己的能力 》

大人們的慣性往往已經定型,但是孩子的一切都尚未成型,大人通常可以徹底忽視內在小孩的吶喊、習慣性的追求外在標籤。但是孩子的外在軀殼是仍然反映著內在小孩的魂魄,所以孩子會比大人還要能夠真實的坦露自己心中愛的缺口。

但若大人在孩子坦露內在需求的時候,仍以【麻痺自我的外在標籤】去【貼住孩子求救的嘴】,那麼孩子坦露真實感受的意願就會一次次被阻斷。

當孩子的心感受到:
坦露真實的自己不會被大人所愛、因為大人要的不是真實』時,孩子為了生存,就會變得和大人一樣一起忽視心中愛的缺口,開始模仿大人的口是心非、自欺欺人,愈來愈不坦露自己的脆弱及需要,於是孩子會開始產生【說謊的行為】,甚至會有【無意識/無意義的說謊】。

大至孩子知道會被大人責罵的事情(如出去玩、沒寫作業、考試不合格),小至大人眼中根本不需說謊的事情(如剛才是否吃了點心、有沒有上廁所)。有時根本不需說謊也不會被懲罰的事,大人仍會發現孩子『還是會選擇說謊』,不明就里的大人會對孩子【貼上更重的標籤】,認定孩子【就是壞、就是愛搗蛋、就是愛說謊】。

大人普遍早已阻斷對潛意識/內在小孩的連結,所以對「說謊」的認知都只是經過頭腦分析的,『沒事幹嘛說謊呢?』~這是屬於大人切斷內在小孩的頭腦理智。

頭腦不懂心的感受、潛意識的語言,只有一翻兩瞪眼的二元對立,對頭腦來說:說謊的人=有錯=是惡的=不值得被愛的人,如此「不該的行為」必須要有「實質的原因」才 “情有可原”。

但是孩子尚未定型,孩子仍然與潛意識/內在小孩的情感狀態連結著,孩子並不像大人那麼麻痺自我又錯綜複雜。

⭐️( 被迫被大人訓練成 “小大人” 的孩子另當別論,當孩子為了大人而不得不捨棄自己的純真、提前強迫自己變成大人的模樣時:這並不值得被大人拿來感到驕傲及炫耀,大人反而應該為此自省。)當孩子從大人身上感受到【真實是不被允許的/說謊才會安全】時,孩子會以直接、毫不修飾、毫不隱藏的方式去【模仿大人也在做的事】。

於是孩子除了對「可能會被處罰」的事情說謊,也可能在無傷大雅的事情上也說謊,但當孩子如此不世故的直接引發大人更深層的誤會:這個小孩就是壞、才會沒事也在說謊。

孩子會開始修飾自己符合「大人想要的樣子」=「說出大人想聽的謊言」。如果父母不懂得藉由孩子的狀態去看見自己,而只想解決孩子表現出來的外在狀態,孩子只會和父母漸行漸遠、最終難以敞開靠近。

這是很多婚姻及家庭中都在上演的【相敬如冰】,也是為何孩子會發生父母【難以理解及挽回的叛逆】。

㊙️孩子會慣性說謊是來自大人的自我背叛,這同時凍結住父母與孩子的《第五脈輪:喉輪》

建議重溫:
《 身體覺察 vs 喉輪 》

《 身心覺察 vs 自我背叛:母親課題 》

《 孩子的叛逆有三個層次 》

⭐️分享3️⃣:【孩子為何會偷竊?】
以上已稍微說明:父母是我們內在心靈最渴望的愛的來源。

沒有一個父母是不愛孩子的 ,但也沒有一個父母能夠給出孩子零傷痛的照顧及陪伴。當孩子持續缺乏生命之愛的滿足,內在小孩愛的缺口就會有【巨大的匱乏感】。

孩子會同時對「沒能得到愛=不夠好的自己」產生【強烈的羞愧感】,這時就會發生【偷竊的行為】了。

有些父母對孩子無解納悶的地方在於,有時孩子的偷窺既無關需求也毫無道理,孩子所偷竊的東西不見得是家中沒有、或個人所需。有些偷竊的孩子,甚至家境良好、一無所缺、金錢充裕,但仍然會發生偷竊的行為,才讓父母極度不解。

㊙️以下說明《 孩子為何偷竊 》:
1️⃣【偷】別人的東西=見不得人的行為。

✅符合不夠好於是只能羞愧的自己
2️⃣偷【別人的】東西

✅只有 “別人才會擁有” 不夠好的 “自己所沒有” 的
3️⃣偷別人的【東西】

✅被迫用外在物質填補內在飢餓不堪的心靈
⭐️【偷別人的東西】

不夠好的自己才會得不到=匱乏=羞愧

✅只能用【偷】=見不得人=符合羞愧的自己
✅【別人的】=別人才擁有不夠好的自己所沒有的
✅【東西】=用外在物質填補內在小孩對愛的飢餓匱乏

當了解以上的心理運作,就不難了解孩子偷竊背後的原因,這是為何有些孩子偷竊的行為往往毫無道理:
也許自己擁有一盒漂亮完整的文具、卻偷了同學快要用完的橡皮擦。
也許自己的錢包還有上千元的零用錢、卻偷了同學放桌上的五十塊。
也許自己根本不餓也絕對不是買不起、卻在便利商店偷拿15元的麵包。

孩子真正想要的是愛、不是東西,是沒得到愛的匱乏所產生的羞愧感,才讓孩子的潛意識發動「偷」的行為,用「拿別人的東西」來「填塞內在缺愛的自己」。

㊙️以上在成人世界所發生的《偷情/第三者》也是一樣的潛意識運作/內在小孩創傷。

㊙️孩子因對愛的匱乏感而產生的偷竊,是始於大人因為內在的匱乏而給不出愛:父母與孩子皆有《 第四脈輪:心輪 》的創傷凍結。
建議重溫:《 身心覺察 vs 心輪 》

㊙️以物質性填補內在匱乏的還有「食物、性 」。
建議重溫:《 身心覺察:暴飲暴食/性上癮 》

⭐️分享4️⃣:【孩子為何會有強迫症?】
會發生強迫症的孩子,無論是否伴隨其他症狀(如過動或妥瑞),心理根源都是【不斷在努力讓父母滿意/快樂/幸福】。於是經常強迫自己【為達目的、就必須符合某個樣子】,也許是想成為【更乖更聰明、更幽默懂事聽話、更貼心的幫助父母】的樣子,來去達到【更少聽到父母埋怨、減少父母之間的吵架衝突、讓家裡氣氛和樂】的目的。

總之這個內在孩子為了「父母幸福美滿」而「拼了命的努力」,在物質時間的堆積下、就容易發生【強迫症】的身心症狀。

這彷彿是孩子心靈天真又盲目的信仰,只要我XXX,一切就會好了(父母就會比現在更幸福更快樂了)。正因為太想藉由自身的努力、成為父母幸福的機轉,這樣沉重的自我歸咎感:使孩子【心靈上的強迫症】、進而引發【外在行為的強迫症】。

強迫症的形式(行為是什麼)並不重要,因為那是來自潛意識浮現到表意識的發作,通常毫無邏輯。重點是孩子在那個狀態中,時常會經驗到的【焦慮、不安、恐慌】,這全是孩子【害怕失去愛時的內在崩潰】,以及【深深的內疚自責】。

⭐️一個巴掌拍不響,通常不會只有孩子單方面的「對號入座」,而是先有父母其一或雙方的歸咎:要不是你就不會這樣/是因為有你才會這樣。

㊙️妥瑞氏症和強迫症經常相隨、內在根源也一樣。過動症的內在根源則和第一項的注意力不集中一樣。

㊙️以上都和《第二脈輪》(生命之源:母親)、《第四脈輪》(自我批判/自我羞愧/自我懲罰)、《第六脈輪》(無法面對真相/追尋不存在的完美)的身心能量直接有關(脈輪2-4-6對應),建議關注這裡即將陸續發佈的身心覺察系列文章。

以上對象其實不限大人或小孩,差別只在大人比較有權限能帶孩子去作評量與治療。

事實上若是大人去作檢測,情緒狀態不會比孩子平衡,心理症狀也不會比孩子少,此篇文章只是藉由課中常見的學員提問/親子關係療癒,來去稍微分享的親子議題。

少有大人會從「我的孩子怎麼了?」
轉向自問「身為大人的我怎麼了?」

孩子本身沒有問題,孩子的所有不穩定,都只是反映出父母的不穩定。孩子是父母顯化的內在小孩,一如身體就是我們顯化的內在小孩,每個父母心中都仍住著一個嗷嗷待哺、從沒被愛滿足過的受傷孩子。

這個受傷的孩子無所不在,它在我們身體、情緒信念、家族命運模式,它在我們的愛情與婚姻中、介入我們與伴侶之間的和諧,它影響著我們的工作事業成就、決定我們的金錢財富豐盛與否,我們也在無意識中將它帶給了孩子、讓孩子成為了「它」(父母受傷的內在小孩)的樣子。

建議重溫:
《 家族命運就是內在小孩的傳承 》

當父母沒有覺知,在無意識中一切都會被複製下去、代代相傳,父母必須真實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,才能讓親子關係進入到真正的轉化。

當父母透過孩子去看見自己內在的問題,並進一步去療癒自己、化解自己,孩子的問題通常都會【自然解除】。

只要在一個世代中有那麼一個人,願意從身體去連結內在真相,就能在心中發生真實的療癒,這些無盡的循環就可以被打破。

家族創傷既可在無意識中代代相傳,那麼覺察療癒轉化就顯得非常單純,當我們將覺知帶入身體、世代的凍結就必然流動。

我們自然不再以它們去經營人生、面對關係、形塑命運,這就是所謂的《 覺察、療癒=轉化 》,也是所謂的《 改寫命運 》。

⭐️最後建議重溫:
《 孩子是父母顯化的內在小孩:父母的療癒=孩子的轉化 》

⭐️以上是《全方位身心覺察自我療癒轉化生命全書》的內容。

親愛的,以上內容,有幫助到你嗎?
如果對你有幫助,也請你幫助我們!
邀請你公開轉發分享這篇文章,讓更多人因為妳而覺察身體、療癒自己、改變生命🙏🏻

❤️想了解最完整的身心覺察、自我療癒內容,歡迎閱讀《全方位身心覺察自我療癒轉化生命全書》!
博客來
金石堂
誠  品

​⭐️歡迎你親自加入課程學習,成為自己最好的 《全方位身心靈轉化生命奇蹟療癒師 》& 《澳洲花晶身心靈能量轉化療癒師》⭐️​

超越所有實體課程的線上深度培訓教學課程​

✅課程每天會為所有學員提供個案式專屬指導​

✅網站上所有分享都只是課程內容的冰山一角​

✅你所嚮往的身心靈轉化都將在課中一一實現​

✅所有身在任何國家的華語夥伴都可報名共學​

點擊此處即可跳轉課程介紹
點擊此處即可跳轉報名連結

◤歡迎訂閱療癒煉金坊學院Youtube頻道,觀看免費又深入的身心靈療癒教學影片:學院Youtube
◤療癒煉金坊堅持身心覺察為主◢
身體就是命運
身體就是潛意識
身體就是內在小孩
身體不改變命運不會變
療癒煉金坊不隸屬任何機構,與任何單位皆無合作關係,坊間所有提及身心覺察及澳洲花晶的課程或出版書籍,都是出自本學院舊有的課中內容及本學院原創書籍著作。◢
【 學院平台的內容都是利益他人的公開分享,如果對你有所幫助,我們邀請你註明出處轉發分享:請你跟我們一起散播正知正見的覺察療癒、一同推動集體的意識的轉化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