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全感是什麼?不再外求、自己建立安全感的5個來源

一段擁有安全感的關係,有著不必言喻的默契與發自內心的信任,不會受到外界牽引而影響情緒,擁有源源不絕的能量面對人生考驗。

然而,安全感究竟是什麼?我們該如何正確建立安全感?透過了解安全感的本質,循序漸進掌握安全感,找回生命主導權。

 

安全感是什麼?

安全感能夠撫平患得患失的心理狀態,發揮穩定身心靈的作用,幫助我們擁有健康完整的關係與積極正向的心態走向美好人生。

有安全感、沒安全感的人表現的狀態

促使我們成為「有安全感的人」還是「沒安全感的人」的原因有很多種,是否了解自己?夠不夠獨立?等等因素都會讓我們走向完全不一樣的人生。

綜合內外在表現來說,有安全感的人與沒安全感的人有以下明顯的差異:

 

有安全感的人的表現狀態

  • 獨立且自信:有獨自面對問題的能力與自信
  • 自己掌控自己:對自己的一切十分了解且具有掌控權
  • 心靈富足,獨處交際皆自在:無論處在哪種情況都輕鬆自在

 

沒有安全感的人的表現狀態

  • 依賴且沒自信:凡事都依賴他人,害怕自己解決問題
  • 自己受到他人或環境掌控:不了解自己,生活周遭的事情都不在掌握中
  • 內心匱乏,獨處社交皆焦慮:獨處時低落,社交時彆扭不安

「安全感」的 5 個類型&表象

我們通常都把安全感的討論聚焦在感情關係,但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情境、關係與對象,都會因為安全感而走向截然不同的結果。

具體來說,最常見的安全感可大致分成「自我」、「經濟狀況」、「人際關係」、「感情」與「工作職場」五大面向:

 

1. 自我安全感

 

自我安全感指的是我們對自己的安全感,綜觀自我所有面向、狀態與情境,能夠隨時保有正向積極的人生態度。

家電故障時,是否知道該怎麼處理?當一段關係發生摩擦時,是否會主動溝通?工作上被主管同事刁難時,是否知道該如何應對?諸如此類看似毫無關聯的瑣事,都考驗著自我安全感強度,內心是否有足夠的自信與力量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考驗。

當心靈足夠強大,有著迎接考驗的自信與獨立自主的能力後,無論世界如何紛擾,都能以一顆平穩的心勇敢面對,迎來富足美好的人生。

 

2. 金錢安全感

攸關生存與生活品質的「金錢安全感」幾乎是每個成年人都需要面對的課題。

辛苦工作若沒有帶來實質金錢收入,付出得不到回報的落差感,想必會讓人感到不知所錯。每個月固定匯進戶頭的薪水、銀行裡的存款與錢包裡的紙鈔,都為生活帶來實際後盾,讓我們「看見」財富與積蓄,掌握金錢安全感。

金錢上的安全感經常被說成「底氣」,尤其常指女人要有工作才會有底氣,但不分性別,人人都應該要有自己的經濟能力。握有經濟安全感時,即便在職場上遇到不合理的對待、在婚姻中感到不平等與不被重視,就能有果斷離職、獨立自主的底氣,不必繼續委屈自己。

金錢安全感帶來的影響直接且深刻,收入的高低影響生活品質、存款多寡影響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,當我們心中有個「底」,有著十足的金錢安全感時,便能獲得穩定的生活狀態。

 

3. 人際安全感

心理學家阿德勒在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中提到「所有煩惱都源自於人際關係」的:「人際安全感」。

人只要活在世上就不得不與人交流,然而人際關係複雜地沒有公式可依循,稍有不慎便會導致關係破裂,為了擁有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,對彼此都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與信任,保有個人空間,避免過度干涉。

握有人際安全感便意味著這段關係的健康與完整,成長、進步都是填滿自我能量的燃料,信任與情感更是穩固安全感的基石,讓我們打從心裡感到安穩。

 

4. 情感安全感

情感安全感是最容易被提到的安全感面向,幾乎每個人都有為此困擾的經驗。然而,談感情也是經營人際關係的一種,認識、理解和信任在感情安全感中同樣是影響關係能否長久走下去的關鍵。

一段有著情感安全感的感情,會有百分之百的信任,不會透過要求、限制等強硬手段管束對方。像是當伴侶要和朋友聚餐時,我們會希望對方玩得開心,而不是要求對方時刻報備、不能有異性友人參與或是晚上十點前到家。

深厚的情感安全感,能夠做到發自內心為對方好卻不干涉對方的自由,當感情關係健康完整才能夠發揮 1+1>2 的效果,讓彼此一起往前走而非相互拉扯。

 

5. 職場安全感

最後一個面向是職場安全感,是一種無法避免卻折磨許多人的安全感。

長年經濟不景氣導致失業率逐年攀升,工作不穩定、薪資零成長、個人能力原地踏步,身心靈一點一滴被消磨,導致越來越多人在職場得不到安全感。

當我們能在職場中掌握安全感時,就不會有隨時可能會面臨資遣的擔憂,能夠逐步提升工作能力、賺取相對應的報酬,並且與同事主管相處融洽,相信自己的努力與付出能夠帶來改變、發揮影響力。

不過,要獲得真正的職場安全感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能力,培養職場關係經營能力與專業技能,能夠帶走的能力才有辦法建立起真正的安全感,不被外在環境影響。

安全感的來源:別人給的安全感是什麼?

安全感的品質好壞取決於其來源,在五個面向的安全感中,都是以「自己建立的安全感」為前提,為我們帶來正面影響。

別人給的安全感就像租房子,起初房客在維護自身權益與配合房東要求之間取得平衡,但為了租到這間房子,還是不免捨棄一些堅持,終於入住後卻時不時收到房東說押金要扣、房租要漲,事事被掌握在他人手中的壓力,讓人陷入恐懼不安的負面情緒中。

在感情關係中更是如此,對方的喜怒哀樂就是你的喜怒哀樂,一顰一笑都惹得你心癢癢,即便感到疲憊厭倦,卻早已深陷其中,不知該如何是好。

我們該如何判斷安全感是源自於他人?透過下方列舉的 4 個狀態,便能輕鬆幫助我們檢視自己是否已經陷入「別人給的安全感」之中:

 

狀態 1 :向外尋求認同

你是否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?只要有人給予否定的回應時,就會耿耿於懷?如果是的話,那麼你很可能習慣向外尋求認同。

在自我安全感裡,若沒有人對你的表現給予肯定,那麼你就會失去動力,直到找到願意稱讚你的舞台為止,即便這個舞台並非所愛,你也會留戀於此;或者是在人際安全感中,對方的反應不如預期的話,你為了得到對方的認同,進而做出勉強自己的言行。

由於無法認同自己,所以迫切地向外尋求認同,儘管活在他人的評價中很疲倦,但卻不知道該如何改善,只能任由自己繼續深陷泥沼中。

⭐️ 建議重溫:為何總是自我懷疑?5個秘訣擺脫自我懷疑

 

狀態 2 :過度追求成果

過度追求成果像是完美主義一般,常常沒有上限,好要更好、多要更多、愛還要更愛,就像黑洞一樣,永遠填不滿。

以情感安全感來說,你會要求對方要很愛自己,但具體要多愛?怎樣才算很愛?或是在經濟安全感中,你會想盡辦法賺錢,十萬塊的存款不夠,二十萬、三十萬、四十萬⋯⋯即使存到一百萬依然覺得錢不夠用,但實際上究竟需要多少錢才能填滿心中的不安,你也不知道。

別人給的安全感有不穩定的特點,因此我們會產生「如果沒有不斷去追求,安全感就會消失」的恐懼,為了讓安全感能夠緊緊握在手中,於是漸漸踏上老鼠滾輪,疲累不堪卻無法自拔。

 

狀態 3 :精神敏感脆弱

當我們將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時,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會在你心裡引起陣陣漣漪,再無所謂的事情都能夠輕易地影響你。

舉例來說,在職場中主管同事的回饋不一定是單純針對事情的好壞,有可能是你做得沒錯,但沒有按照主管的作法,所以主管覺得你做得不好,也有可能是你做得很棒,但影響到同事的評價,所以同事才貶低攻擊你。

倘若對所有評價持續予以反應,不懂得過濾、篩選,長久下來只會嚴重消耗自己,使得心靈支離破碎,對精神帶來負面影響。

⭐️ 建議重溫:擺脫低自尊:停止低自尊!3個練習找回完整的自己

 

狀態 4 :積極要求證明

積極要求證明在人際與情感關係中十分常見。

你是否會要求朋友一定要幫自己過生日,要有蛋糕、卡片和禮物,並認為這樣才是好朋友?或是會不會要求孩子每個月都要給孝親費,給得不夠多就覺得生出不肖子?男友如果因為工作忙碌而沒回訊息,就開始奪命連環 call?

親情、友情和愛情是無法被量化的感情,當我們在對默契與信任有不同程度的認知時,貿然地將安全感建立在對方身上,便會進入積極要求對方證明的痛苦迴圈裡。

 

上述 4 種狀態讓你都感同身受的話,表示你的安全感源自於他人,以至於身心靈呈現疲倦、匱乏與缺失的狀態。

我們該如何跳脫這種惡性循環?有沒有什麼方法,可以讓自己不再受人牽引?當我們學會自己建立安全感,成為自己內心的依靠時,便能為自我帶來源源不絕的力量,擺脫受人控制的狀態。

如何自己建立安全感?

自己建立安全感並非易事,但也絕非不可能,只要透過以下 5 個正確的安全感來源,就能自己建立安全感:

 

安全感來源一:「獨立自主」

獨立自主在安全感中有兩個意義:「獨立思考」&「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」。

小孩子肚子餓、想睡覺時,第一個反應總是喊媽媽,因為媽媽可以替自己解決問題。換言之,小孩子沒有掌控權,是由媽媽決定小孩子日常生活的一切,沒有媽媽小孩子就會失去安全感。

找回自我掌控權的第一步:遇到難題時先靜下心來思考,這個問題該怎麼處理?目前能力所及範圍在哪裡?這樣做有沒有辦法解決?透過一次次的練習,養成「自己先思考該怎麼辦」的習慣,培養獨立思考的大腦。

除此之外,還需要透過大量練習與時間累積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,小至燈泡壞了怎麼修、衣服沾到油漬怎麼洗,大到如何找到適合的工作、在外租房要注意什麼等等,生活上所有情況都是最佳練習場。

然而,儘管我們不斷強調獨自處理,但不表示只能透過自己解決,也包含了如何尋求支援。當眼前的難題已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,適時向外尋求幫助,同樣是獨立自主的一環。綜合以上所有條件後,我們才能建立起紮實且完整的安全感。

安全感來源二:「自信心」

自信心能夠穩定內在核心、相信自己並停止與他人比較,不把能量耗費在無謂的焦慮上。

當我們將目光放回自己身上,花時間獨處、沉澱與自我對話,探索內心並發展出個人魅力時,便能掌握自我價值,將比較對象從他人改成自己,長時間下來自然而然地會對自己產生自信。

當我們對自己有自信時,無論自己與主流價值觀有多麼不同,也不會為此感到自卑,反而會為自己的獨特感到自豪,這份正向積極的感受,便是擁有自信、掌握安全感的象徵。

⭐️ 建議重溫:第三脈輪|太陽神經叢:真正的自信

安全感來源三:「專注自我」

在現代社會中「專注力」是一份難能可貴的特質,為了發揮最大效用,我們應當將專注力用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——自己。當我們學會專注自我後,便會將重心放回自己身上,不再被外界困擾。

而且不會再向外尋求認同、過度追求成果或是積極要求證明,正確的心態讓我們明白一切只需要向內尋求解答,透過自我反思便能做出實質的改變,並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安全感,重新找回生命主導權。

安全感來源四:「相信自己」

「相信自己」是建立安全感中最重要的來源之一,當我們獨立自主、對自己有信心且專注自我時,不需刻意練習就會對自己產生信任感,身心靈得以處在穩定的狀態。

舉例來說,當我們懷疑伴侶劈腿時,有沒有可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,所以對方才選擇劈腿?又或者是,工作上受到責難時,會不會下意識覺得一定是自己沒做好,所以才被主管教訓?

當我們學會相信自己後,面對任何質疑與背叛,首先會感到問心無愧,並用客觀理性的角度解決問題。這是一道困難但絕對不能跳過的安全感來源,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無法相信,那麼談再多都只是枉然。

⭐️ 建議重溫:「找回自己」的3個步驟:從身體情緒、覺察開始

安全感來源五:「相信他人」

相信他人的困難程度不亞於相信自己,但同樣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安全感來源。

舉例來說,我們相信家人不會傷害自己、相信伴侶不會背叛自己等等,這些建立在親情、愛情與友情基礎之上的信任,便能為我們帶來安全感,不必擔心身旁的人會加害自己。

信任會隨著情感累積而逐漸增加,關係也會越來越穩固,無法透過語言說明卻能從一舉一動察覺。

具體來說,擁有信任基礎的情侶,很少會看到要求對方必須立刻回訊息,或是不准對方與異性交流,因為他們都相信彼此不會做出傷害對方的舉動,甚至親子關係也是如此,你是個總是想查看小孩每日行程的人嗎?

唯有做到信任他人,才能獲得一段真正健康的關係,我們也才會懂得如何用正確的心態與方式維繫彼此,進一步獲得完整健全的安全感。

不再外求,自己建立安全感

安全感可說是穩定一個人精氣神的重要關鍵,讓我們得以處於自在、自信且正向的循環中,幫助我們面對人生各種挑戰。

安全感依舊來自他人的你,一時半刻無法相信自己能夠賦予自己安全感是很正常的,不過希望你不要放棄改變,透過幾個方法一步步建立起安全感,找回生命的主導權!

 

 

如果你對開啟眉心輪、療癒內在小孩、或轉化命運有興趣,歡迎直接報名療癒煉金坊的《全方位身心覺察轉化生命療癒師》深度培訓課程,遵循身心靈療癒的階梯,成為自己最好的身心靈轉化揚昇療癒師。

我們的課程是超越現場實體課程的線上深度教學,以最完整的身心覺察療癒培訓,帶領每個人進行完整身心覺察,活化人體脈輪能量,與靈性意識連結。讓身心頻率快速揚昇,療癒所有內在創傷,開展本所具有的靈性智慧,豐盛自己的生活與生命。

⭐️ 課程介紹身心覺察,成為自己的療癒師

⭐️ 報名點此《全方位身心覺察轉化生命療癒師》【線上深度培訓課程】